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道教超度 >>道教放焰口 >> 放焰口的仪式仪轨,放焰口有什么作用
详细内容

放焰口的仪式仪轨,放焰口有什么作用

放焰口,实际上也就是道教施食科仪的俗称。道经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第310卷就说过:“诸施食,所谓玉山净供,所谓甘露净供,所谓祭炼,均一法而。”下面鹿豹座分享下放焰口的仪式仪轨,放焰口有什么作用。

 微信图片_20230914084239.jpg

放焰口的仪式仪轨

我们知道,道教是一种多神教。自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,相信神的存在,礼拜神的威严,祈祷神的灵性,求得神的护佑就成為道教教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。道教认為,大千世界,冥冥之中,神灵无处不在,神灵无所不在,神灵无时不在。神灵在观察、跟踪、监视、记录著人们的言行举止,并且根据人们的善恶表现和天道承负的原则,对人类实施著最终的奖惩。所谓“举头三尺有神灵”,“祸福无门,唯人自找,善恶相报,如影随形”,即是对道教神灵观的最好詮释。千百年来,道教的信士和皈依玄门的善男信女们,為了取悦於神灵,求得神灵為实现对个人的理想夙愿的护佑,发明了种种求神的科仪和法事,以沟通人神之间的交流,让神灵(或神仙)瞭解、明白人们的愿望要求。其中,施食即放焰口就是道教科仪中的一项重要悦神、求神的内容。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正如道经中所说:“上可以消天灾,保帝王;下可以济拔死魂,开明长夜,度人无量。”从这里,我们就不难理解焰口仪式為什么能够歷尽千年而传承下来的原因。

 

道教放焰口仪式发展

早期的道教并无放焰口仪式。佛经《救拔焰口饿鬼陀罗经》自唐代被翻译到中国以后,才有了放焰口的正式提法。然而,唐代以前,无论是在道教、佛教的科仪中,同放焰口内容基本相同的施食不但早已存在,而且道场规模,推行范围已经相当普遍。根据史料记载,南北朝时期(大约西元420――580期间),佛教中类似焰口道场的盂兰盆会就已经在北方盛行开来。盂兰盆会是佛教弟子目连為救母设的道场。说的是,释迦牟尼的第十个弟子目连的母亲生前十分吝嗇,死后成為饿鬼。目连通过神眼看到母亲在地狱咽细如针,嘴如焰口,滴水难进,痛苦不堪。目连向佛求解脱之法。佛告诉他,於七月十五中元日设斋饭道场,施捨僧人百姓,就能够為其在地狱的母亲赎取罪孽。这个故事符合中国传统的大道至孝的观点,盂兰盆会科仪很快推行开来。也就在这个时期,南朝宋时成书的《正一法文经章官品》称“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,治朱阳室,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”。地狱中既然有求饮食的饥饿之鬼,那么,人间就会有向饿鬼进行佈施的乐善好施者。道教的施食就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地出现了。隋唐时期,施食在中原大地逐渐普及盛行。唐朝著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欧阳询在《艺文类聚》中记敍这种科仪时写道:“七月十五,中元之日,地官校勾,搜选人间,分别善恶。诸天圣眾,普诣宫中,简定劫数,人鬼传录,饿鬼囚徒,一时皆集。以其日作玄都大现於玉京山,采诸花果,珍奇异物,幢幡宝盖,清膳饮食,献诸圣眾。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,十方大圣,齐咏灵篇,囚徒饿鬼俱饱满,免於眾苦,得还人中”。道经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则把施食说得更加详细明白:“诸鬼神久处幽阴,形体饥渴,想念世间饮食,无顷刻忘,故施食一事,所以慰其想念,济其饥渴。”《上清灵宝大法》敍述施食是“宣说灵章,咒施法食,三途五苦,尽得沾儒,十类四生,悉皆饱满,即超阴境,共涉仙乡”。总的来说,以忠孝為本的道教把阴阳两界看的同样重要。阴间诸鬼,有来路,无去路,游魂无依,终日受苦。向鬼魂施食,就是劝人向先祖尽孝,是以特定的方式追念祖先及已故亲友。為的是济度一切眾生,彰显的是孝道思想。在科仪中经过“咒施法食”,阳世的食物已变為醍醐甘露,兰餚珍饌,玉液琼浆,使幽魂深味无為,永出轮回,证无上道。人们也就完成了自己真诚尽孝的心愿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无论是佛教的盂兰盆会,还是道教的施食道场,二者要达到的目标,祭祀的物件,深刻的内涵,教义的指导思想等,同后来传入的佛教的放焰口科仪,基本类同,相差无二。唐朝时期,佛教梵文经典《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》被翻译到中国后,在佛教的坛场上正式出现了放焰口的名称。焰口,饿鬼名。一日,佛的弟子阿难法眼见到这个饿鬼,身形乾枯,咽喷烈火,吞咽困难。饿鬼预言,三日后阿难也将堕為饿鬼。佛為阿难指示避灾之法,要求阿难作一道场,向饿鬼及其他神仙俗人佈施斛食,同时,念诵佛经,供养三宝(佛、法、僧),这样就能够达到“汝(阿难)得增寿,饿鬼得升天”的目的。於是,阿难就按照佛的旨意,建了祈祥道场,救拔十方三世一切沉沦於地狱的饿鬼,為他们超度,使他们免受幽冥之苦,早升天堂。於是,就正式出现了放焰口道场。从这里不难看出,佛教的盂兰盆会、放焰口、道教的炼度、施食等科仪,它们的基本内容,都是在向鬼魂施食,替亡人广行功德,孝敬祖先,替幽魂恕罪,為生者迎福纳祥,总的目标是一致的。所不同的是,只不过在科仪操作的程式、坛场贡品的摆放,法器的使用,真誥经文的念诵等方面,有所区别而已。因為放焰口的称谓比较通俗,好懂易记,切包容了施食、盂兰盆会的内涵外延,所以,民间在邀请道士為斋主做施食道场时,就称為放焰口。久而久之,约定俗成,得到了佛、道两教的共同认可。宋朝时期的佛教经典《施食正名》就明确的归纳说:“施食一经,凡两译,共三名:一曰救面燃,二曰救拔焰口,三曰施饿鬼食。”大致从宋朝以后,道教的经典著作虽然还沿用施食提法,如《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》,但是,在宫观和民间做施食道场时候,就基本上统称為放焰口了。这是外来佛教同中国本土的道教在漫长的歷史发展过程中,相互交流,相互取长补短,相互交融学习的必然结果,是佛教接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异化的必然趋势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道观提供祈福法事超度法事牌位供奉神像开光周易预测咨询等服务!加道长微信lbzuopt,闲聊勿扰!


  • 电话直呼

    • 18158196058
    • 在线咨询 :
  • 扫一扫,微信咨询

本站已支持IPv6
seo seo